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技术

食品技术范文精选

食品技术

食品技术范文第1篇

以生物的免疫、基因、敏感等方面的特点为基础,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具有检测功能的试剂进行制作,进而检测食品的安全性就是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原理。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生物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例如速度快、范围广以及准确度高等。一般而言,主要的生物检测技术有免疫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酶技术等。为了使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得到提升和发展,我们就需积极对生物技术进行有效运用,并加大开发力度,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食品检测中主要的生物检测技术

2.1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上,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已得到了有效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简称为PCR,PCR技术主要通过三个阶段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即变性、复性以及延伸。对DNA模板进行建立,将寡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聚合酶作用,沿DNA模板顺序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延伸而完成DNA分子复制就是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依靠多次的增容以及扩展以后,PCR会变成符合食品检测需求的检测物。该技术由于具备诸多应用优势,因此之后也被合理运用到了各大领域中,尤其是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上,该技术已显示出了较好的运用前景。但与此同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食品中假若有已死亡的细菌存在,那么便会显示为假阳性,针对制毒微生物所产生的毒素,该技术也无法进行全面检测。

2.2生物传感器技术在对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原件进行选取时,需使其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和待测物的特异性进行结合以后,依靠对应的信号转换器,分子识别原件所产生的光、热等复合物可促使其进行转化,变为能够输出的的电信号以及光信号,并可将其进行放大然后输出,最后得到检测结果。一般而言,生物传感器具有许多优越性,例如操作简便、敏感性高、反应速度快等,相比于传统性质的食品检测方法,此种检测方法更具科学合理性。另外,运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使安全可靠的食品检测系统得到建立完善。运用此技术,可使检测所用时间得到缩短。倘若要对牛奶以及热狗等食品中的葡萄糖球菌肠毒素进行检测,就可促使其灵敏度得到明显提高,并有效地控制好检查时间。但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受计算机技术、生物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食品检测方面,生物传感器的商业化程度仍旧不高。

2.3酶技术在对食品中的残余农药以及微生物污染进行检测时,我们主要可运用到酶检测方法,而这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类食品检测方法。与此同时,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里,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已得到了广泛运用。该技术对酶学以及免疫方法进行了结合,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灵敏性。在对蔬菜和水果当中的菌剂噻菌灵进行检测时,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已显示出了较好的敏感性。当前,美国化学会已将此方法纳入到了农药残留检测法当中,而在我国,该检测方法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4生物芯片检测技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贸易的加强,进出口食品也在不断增多。所以,为了对进出口食品进行有效检测,就需运用到高质量、高安全的食品检测技术以及安全监控体系。作为一类高新生物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已得到了有效运用。该技术主要对光导原位合成进行了运用,可将大量的生物大分子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固化。针对已经通过标记的待测生物样品,该技术可对其中靶分子进行杂交,并运用特定设备对杂交信号的强度进行快速检测,在对检测仪器进行选取时,可优先选用电荷偶联摄影像机,或是运用激光共聚焦完成扫描,进而统计出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针对食品的安全状态,运用生物芯片技术,我们可进行深入了解。另外,在进出口食品监管管理工作中,快速反应系统以及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都离不开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2.5免疫法当前,在食品生物检测技术中,免疫法具有最高的灵敏度。另外,该技术还具有容易操作、再现性好、科学可靠等优点,并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得到了有效运用。免疫法可对蛋白质进行检测,蛋白质之间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差别较小,而运用免疫法则可进行有效区分。

2.6基因探针技术当前,基因探针技术主要分为两种,即同相杂交以及异相杂交。在对食品安全进行检测时,大肠杆菌检测是一项重要内容。对大肠杆菌进行分析可知,其具有p一葡糖苷酸酶的特性,在进行检测时,可对以B一葡糖苷酸酶为目标的DNA探针进行制作,使食品检测工作的效率得到提升,并对传统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3.食品检测生物技术的具体运用

3.1检测食品的品质和成分针对食品的成分以及品质,生物感应器是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在早期,所使用的生物感应器主要为葡萄糖感应器,可对食品的含糖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在对鱼类新鲜度进行检测时,日本已使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商品化。另外,针对食品中含有的香味物质,在进行检测时还可运用到生物技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蛋白和需进行检测的某种气味进行结合,使其成为敏感材料。对于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转基因食品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检测就变得尤为重要。当前,主要的检测技术有蛋白质检测、酶活性检测以及有酸检测三种。

3.2检测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对科学有效的食品检测技术进行运用,可使微生物的传播得到较好控制。对于人类健康,食品中的微生物会带来一定危害,并严重降低食品质量。因具有诸多优势,在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中,生物检测技术已取得了较好效果。当前,在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时,常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有酶联免疫技术、生物传感技术以及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3.3检测食品中的残余农药)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对食品中的残余农药进行有效检测和分析已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倘若食品中残留农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当前,在食品残余农药检测方面,主要运用的生物技术有酶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

4.结束语

食品技术范文第2篇

1.1生物学特点湖南邵东县玉竹品种有猪屎尾、同尾、姜尾、刺尾等,其中产量最高的玉竹品种(猪屎尾),地上茎高60~100cm,最高115cm,茎粗0.3~1.0cm,叶互生,第一叶距地面平均21~23cm,一般11~16片叶子,最多达25片,幼苗刚出叶时带青白色,一般3月初出苗,9月上旬就枯萎倒苗。地下根茎粗长,1年可生长10~15cm。新生地下根茎上须根多,老根茎上须根少,顶芽徒平,一般三叉,地下茎生长开始小一点,越长越粗大,产量高。一般生产周期为2~4年,2周年产鲜玉竹6×104kg/hm2左右,最高产7.5×104kg/hm2[2]。玉竹种子和地下茎均具有休眠特性。玉竹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低温能解除其休眠,胚后熟需25℃,80d以上才能完成。故要使种子正常、快速发育,必须先将种子置25℃条件后熟80~100d,然后置于0~5℃下1个月左右,再移至室温下,就可正常发芽,种子寿命为2年。春季萌发早,抗寒性强,一般温度在5℃以上时,就形成地上枝条,18~22℃时现蕾开花,19~25℃地下根茎变粗。

1.2玉竹的栽培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黄沙土及壤土,pH值6~7.5,排水良好的坡地、高岸稻田均可栽培。以有芽咀、大小适中、无病虫害、无伤疤的当年生根茎做种,在8—9月,按行距28~30cm在畦面上横向开深8~10cm的平底播种沟,浇上腐熟稀薄的人畜粪水,按株距7~10cm摆好种茎,芽咀朝同一方向,种茎与播种沟成垂直方向。田间管理做好除草、追肥和覆盖、培土、清沟、排水工作,栽种2年后即可收获,最长不超过4年。入秋后茎叶开始枯萎时,选择雨后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时收获。

2邵东玉竹产业的发展历程

邵东县种植玉竹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该县流泽、斫曹、廉桥等乡镇已经开始大规模种植玉竹,据《邵东县志》载,在清末期间,该县玉竹年产量已占湖南省3/4,其中大量销往海外。1958年,由县药材公司托运出口地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1964年,湖南省外贸局确定邵东县为玉竹出口基地,由供销合作社收购转交外贸出口。从此,出口量逐年增加,1971年出口达到481t。1981年,市场开放,乡镇企业和个体商贩争相收购,自行外销,货源分散,无准确统计数据,但根据生产面积估算出口量翻番。1986年,在湖南外贸公司的指导下开始玉竹加工,将玉竹经水浸、刨片、挑选、晒干后,加工成玉竹片,当年加工玉竹片出口就达75.3t。1986—2006年邵东县玉竹进入高速发展期,玉竹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2年,仅邵东县流泽镇就加工玉竹条3×104t,玉竹片销售量1×104t,产值达5亿多元。2013年,全县产玉竹片1×104t,产值近10亿元,创收3亿多元,出口3000t。

3邵东玉竹产业的现状

3.1规模与市场邵东县地处湘中腹地丘陵区,总耕地面积5.3×104hm2,处于中亚热带,具有显著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非常适合玉竹生长发育,素有“玉竹之乡”之美誉。当前,邵东玉竹加工量占全国的70%以上,销售量占全国的90%以上,获得经销商的好评。邵东县成了全国最大的粗加工基地,仅流泽镇就有专业加工村12个,专业加工户上1000个,江西、浙江、贵州、重庆等的玉竹条都流向这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玉竹种植、收购、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专业“产业链”,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开辟了较稳定的国内外市场,与全国各大药企及东南亚等外商有着长期的供销关系,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

3.2现行采收加工技术3.2.1玉竹的采收一般正常年份玉竹栽种后2周年采收。入秋后玉竹的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时,选择晴天,土壤湿度适宜时收获。采挖时先割去地上茎秆,用耙头从下往上撬的挖法,挖起根茎,小心抖去泥土,防止折断;挖出的玉竹摆放在作业面的前方,有利于收集,边挖边退。3.2.2玉竹的粗加工将挖出的玉竹根茎,按长、短、粗、细挑选分级,再分别摊晒。夜晚,待玉竹凉透后就地用晒簟或草席覆盖。晒制2~3d,待根茎柔软干燥后,用滚筒式脱毛机脱去须根、泥沙,取出根茎继续晒2~3d,再次用脱毛机脱去须根、泥沙,即为玉竹条。经干燥、脱毛、纵向切片处理后的产品为玉竹片。

3.3玉竹的贮藏目前,玉竹一般不贮藏鲜品,按上述方法加工的玉竹采用薄膜袋、麻袋、编织袋包装,每件40kg。现改为纸箱包装,每箱10kg,内用薄膜袋密封,直接将标志印在纸箱上。包装好的产品贮藏于通风、干燥处,温度宜在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南方12%~13%,北方14%~15%。贮藏期间,要勤检查,适时通风换气、翻垛、除湿、降温;高温高湿季节应将玉竹与生石灰、木炭、无水氯化钙等吸潮剂同置密封堆垛或容器内。

4阻碍邵东县玉竹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

4.1栽培技术体系缺乏现代科技支撑邵东县虽有最优良的玉竹品种,但由于玉竹忌连作,土传病害严重等,导致主产区近年来产量大减,本地生产量已不足历史高峰的50%。随着玉竹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民玉竹用地轮作的可能性继续变小,将进一步导致该产业萎缩。因此,筛选高产、抗病、高值的玉竹品种,建立新的栽培技术体系迫在眉睫,但当地还没有专门科研机构对相应问题开展系统研究,这对于一个潜在经济规模超10亿元以上的产业是极不相适应的。

4.2加工技术落后目前,邵东县玉竹的加工产品基本只有玉竹条和玉竹干片。加工技术的落后体现在2个方面:①玉竹的干制技术落后,目前仍以煤火烘烤为主,玉竹烘烤至一定程度后,再采用硫磺熏蒸的方法防霉、防褐变,导致产品达不到相关用户的标准,与无硫产品在市场价格上落差较大。对于哪一种干燥方法好,基本没有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如先制片再干制还是先干制再制片对玉竹的品质有何影响、先灭酶或不灭酶再热风干燥是否可行等一系列问题都缺乏研究。②深加工产品单一,该县的玉竹片被海外市场争相抢购,拿去深加工已近100年,已研发的玉竹深加工产品有玉竹饮片、玉竹糖、玉竹果脯、玉竹饮料、玉竹糕点、玉竹罐头、玉竹茶等多个品种。但本地的玉竹深加工才刚刚起步,只有玉竹饮料、玉竹茶2种产品,且相关产品由于品牌及产品加工品质等问题,其发展态势还不被看好。

4.3政府宣传推介不够该县虽也有“湘珍玉液”“东方一品”2种玉竹饮料上架到大型超市,也有该县东阳农产品厂的“金牛”牌玉竹片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使用地理标志的产品。另外,玉竹原产地已经认证11年,按道理该县玉竹产业已经具备品牌基础,但由于至今没有做成一家大型公司。究其原因,政府对该项目宣传推介不够,一般地方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当还没有强势的龙头企业出现时,政府应承担产业的宣传与推介作用,因为农民没有能力推介,小企业也没钱推介。几件小事可知在宣传推介上大有文章可做,如中央电视台栏目“舌尖上的中国”(《消费栏目》2012-12-05“农家三宝”播放),介绍玉竹可以做菜,但本地人却不知其还能做菜且美味可口;又如地理标志不能被充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出台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保护政策,但该县才刚刚起步,大大小小的玉竹企业还不知如何利用地理标志。

5发展玉竹产业的建议

为防邵东玉竹再步“昨日黄花”之后尘,大幅度提升玉竹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该产业的可持续蓬勃发展。笔者经专业户、经销商、乡、村负责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访谈,形成如下建议。

(1)组建队伍,加强栽培育种研究。可以科技特派员、专业协会的骨干成员为主要队伍,政府适当给予科技启动经费,在无病毒苗繁育、高抗病性品种选育、高产高效品种选育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现有生产技术体系基础上,加强玉竹土传疾病的研究,开发廉价有效的土壤消毒剂,解决现存的连作产量低的问题。

(2)依靠产学研,开展深加工研究。政府出面牵线,将已有的玉竹加工企业与相关的研究单位对接,深入开展深加工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课题有:玉竹新产品加工技术、鲜食玉竹保鲜及功能、不同干制方法与玉竹功能、玉竹加工新装备与工程研究等。目前,可研发的产品有营养高端的玉竹糕点、玉竹挂面,玉竹调理菜肴等。食品加工技术亟需用新技术置换SO2在玉竹片中的防霉防褐变的作用,如切片后汽蒸,防止酶褐变;做小袋真空包装,加入脱氧剂保鲜。另外,玉竹的保鲜、本地市场动态、出口国产品标准等都需研究。

(3)多措并举,发挥地标保护作用。打造邵东品质名片,发挥地理标志保护作用,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和专业工作小组,经常性地开展工作,实施目标考核;出台《邵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发展政策》,将玉竹产业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事项来抓;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品种选育、信息和技术研发以及市场服务。

(4)强化宣传,打响邵东玉竹品牌。加大社会和媒介宣传力度,以政府名义在邵阳、衡阳、双峰等主要交通入口树立“玉竹、金针菜之乡欢迎您”的醒目标牌;在邵东各宾馆、餐饮店张贴精美的玉竹美食图片;引导激励企业农户参与各种农产品展销会议。

食品技术范文第3篇

教育工作中,在现代化的教学环节中使用信息技术教授课程,如目前逐渐被应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发挥的优化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抽象的语言、概念以音频、视频等形式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化、形式新颖化和知识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使用幻灯片授课,可以嵌入音视频,既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示各种图片,又可以清晰地对其进行讲解,并且节省了教师很多抄板书的时间,使学生的听课效果及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在食品相关专业中,如《食品分析实验》,对于其中某些学生无法操作的危险性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实验过程,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而像《机械制图》这类比较重要但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就可以通过获取的信息技术,用于模拟、仿真教学。对于有关学生识图、绘图技能之类比较重要又难懂的知识,可以运用PowerPoint课件来教学[3],使那些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帮助学生更为直观而立体地理解课程的内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的开发与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的研究和开发,对于很多专业课教师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全新考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食品专业普遍存在专业课教学的课件资源稀少、教学设备不全的情况。因此,需要专业课教师对专业教学软件进行开发和研究。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投影、基本视图、组合体等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机械零件,对于学校和本院系根本无法提供的一些实体模型和教具,任课教师可利用AutoCAD、3Dmax、Flash等应用软件制作机械零件实体模型库[3],通过多媒体利用三维动画向学生展示各零件的实体形状。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促进专业教师数字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从学术理论型、知识深造型向应用能力型、实践运作型转变[4],注重使用电子图书馆系统和超高速通信网的运作能力,提高师资教育信息化处理水平,尤其是食品专业师生的整体信息化素质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完善教学资源

食品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食品;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苏州市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和健康的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另外,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偏“细粮”逐步转向“粗细结合”。鲜食甜糯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籽粒富含糖分、食物纤维、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蒸煮后粘、香、甜、软,适口性好,口味鲜美、独特,且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多吃也不会肥胖等优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制定江苏省苏州市绿色食品鲜食甜糯玉米生产技术规程,以期促使鲜食甜糯玉米在苏州市能按照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生产,从而提高其产量、品质和商品性,进而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鲜食甜糯玉米生产的种子选择、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苏州市范围绿色食品鲜食甜糯玉米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引用文件对于本规程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

3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田块进行鲜甜糯玉米种植,且要求环境条件符合NY/T391-2000的规定。

4种子选择

4.1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推广、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4.2种子质量

要求种子纯度、净度均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同时,播种前15d需进行发芽试验。

5播前整地

5.1整地作畦

大田耕翻后进行作畦,要求畦宽3m左右、畦面平整、土壤细碎。

5.2开沟

开好围沟、腰沟和畦面沟,其中,围沟宽60~70cm、深50~60cm,腰沟宽40~50cm、深40~50cm,畦面沟上沿宽25~30cm、深25~30cm,且要求沟系畅通,能灌能排,漫灌排水后或降雨停止后田间无积水。

6播种

6.1播种时间

采用乳苗移栽的(操作需满足DB32/T1568-2009的要求),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播种,大田铺地膜打孔移栽(早期移栽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采用地膜直播的(操作需满足DB32/T1851-2011的要求),于3月中下旬播种;采用露地直播的,于3月底至7月底播种。

6.2播种量

按种子发芽率、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等确定播种量。采用乳苗移栽的,每667m2用种量为1.0~1.5kg;采用直播(地膜、露地)的,每667m2用种量为1.5~2.0kg。6.3种植密度每667m2种植密度宜为3500~4500株,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季节可适当调整种植密度。

6.4株行距

采用宽窄行距或等行距种植,其中,采用宽窄行距种植的,大行距为70~80cm、小行距为40cm;采用等行距种植的,平均行距为55~65cm,株距均为22~30cm。

7田间管理

7.1苗前除草

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在播种后至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

7.2查苗与补苗

提前准备好预备苗,在出苗前及时检查播种情况,若发现烂种、烂芽,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7.3间苗与定苗采用直播种植的,需于玉米3叶期进行间苗、4~5叶期进行定苗,要求去“病、弱、杂”苗,留壮苗。

7.4中耕除草

于苗期(7~8叶前)进行中耕除草1~2次。

7.5施肥

7.5.1施肥原则。肥料施用应符合NY/T394-2000的规定,要求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化肥,且施肥时应重施底肥、辅施追肥(拔节肥、穗肥)。7.5.2施肥方法。有机肥作底肥时要尽量早施,宜结合大田深翻施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0kg。化肥合计每667m2施纯氮(N)8~12kg、纯磷(P2O5)3~5kg、纯钾(K2O)4~6kg。其中,全部的磷钾肥和40%的氮肥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20%的氮肥作拔节肥在植株具7~8张展开叶时施入,40%的氮肥作穗肥在植株具13张展开叶时施入。

7.6灌溉排涝

7.6.1灌溉。播种时应浇足底水,苗期适度蹲苗,在玉米穗期、抽雄期和花粒期遇干旱需及时灌水,防止出现“卡脖旱”。鲜食甜糯玉米各生育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田间土壤持水量)分别为播种期75%左右、苗期60%~75%、拔节期65%~75%、抽穗期75%~85%、灌浆期67%~75%,低于下限指标时应及时浇水。7.6.2排涝。雨后遇涝应及时排水。

8病虫害综合防治

鲜食甜糯玉米各生育期间的病害主要有锈病、小斑病、粗缩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蓟马、蚜虫、玉米螟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采用化学防治,且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393-2000的规定,并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品种、使用时期、使用次数和使用浓度。

8.1农业防治

选用抗逆性强的鲜食甜糯玉米品种进行种植,并实行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害初侵染源;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促进玉米植株健壮生长;及时中耕除草,消灭病虫的繁殖地;合理安排种植时间,确保玉米幼苗感病期能避开灰飞虱成虫盛发期,以减少粗缩病的发生。

8.2物理防治

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等,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采用黑光灯,于玉米螟成虫盛发期进行诱杀。

8.3化学防治

8.3.1锈病。发病初期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8.3.2小叶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每667m2用45%代森铵水剂80~100g喷雾防治。8.3.3粗缩病。于灰飞虱迁飞前1周,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锐劲特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并要求同时对田边、沟边的杂草进行喷雾。8.3.4地下害虫用90%敌百虫1500倍液灌根防治,或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8.3.5蓟马。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在玉米幼苗基部进行防治。8.3.6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8.3.7玉米螟。于玉米喇叭口期、田间受害株率10%~20%时,用15000IU/mg苏云金杆菌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1.5%甲维盐乳油3000倍液喷施于心叶内进行防治。

9适时采收

食品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纳米技术;食品;科学工程;应用研究

1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的关注度比较高,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应该广泛,如食品储藏、保鲜、安全监测、食品包装及一些丰富食品的功能开发等。

1.1食品的储藏和保鲜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很多食品只有在最新鲜的状态下食用,才能够保证食品中的营养物质被人体所吸收,充分发挥食品的食用价值。因此,人们想尽办法对食品进行储藏和保鲜,便于可以留住食品中更多的营养物质。人们最常用的食品储藏和保鲜的方式,主要有冷藏,防腐,以及臭氧等。这几种食品储藏技术的应用,受到一些必要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人们真正所需要的食品保鲜的效果。而在食品保鲜储藏中应用纳米技术,不但能够对食品起到杀菌消毒,以及保持新鲜度的要求标准,同时,如果在纳米材料的表面遇上涂膜剂的话,还可以提高食品的储藏时间,并且纳米材料自身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食品保鲜和储藏中应用的比较广泛,而且深受人们的喜爱。

1.2食品包装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人们在对食品进行售卖时都要进行食品包装。食品的包装是为了便于携带和售卖,把食品与外界的种种因素隔离开来,减少各种外界环境对食品自身造成的伤害。现如今,人们为了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大部分包装食品的包装物,都是可再生资源,但是这些包装材料并不能够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可靠的保障,在食品的正常运输过程中,食品仍然会遭受到外界的因素而产生破坏。但是,纳米材料被应用在食品包装中,其稳定性以及抗菌杀毒和保鲜的能力,能够保证所包装的食品尽可能地保持最初的状态,且在运输过程中减少食品受到的伤害。

1.3食品进行安全监测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食品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重要的物品,食品自身的安全和健康性非常重要,因此,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对食品自身的安全进行检测。一般来说,食品的检测都需要借助一些大型的仪器设备,虽然这些仪器设备对食品的检测结果比较准确,但是这些仪器的成本价值比较大,而且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所要耗费的时间也非常长,这就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可以应用纳米技术进行优化。经过实践证明,纳米技术可以提高食品检测的效率,并且还能够降低安全监测的成本。

1.4纳米技术在开发功能食品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上升,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现如今,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对食品新功能的研发中,功能食品的研发,使其中的食品成分受到了变化。人们对于食品的日常保存和食用的方法等等,多少都会对食品中的功能造成影响。有些食品中的功能课可能会对周围的环境比较敏感,这就使得人们无法正常有效地吸收食品中的营养,因而失去了功能食品研发的目的。然而,纳米技术在食品中进行应用之后,可以使食品中的功能成分以及营养物质都得到保证,从而加快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因此,在日后对功能食品的研发中,纳米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2纳米技术在未来的发展

目前,纳米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大力推动了食品科学工程的进步和发展。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纳米技术被应用在食品当中,同样也会被人体所吸收,从而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影响,使人们的身体健康遭到破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纳米技术还必须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尽可能减少纳米技术对人体造成的种种伤害。

3结语

总之,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提高了对食品的保鲜度和储藏时间,也让人们吸收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但与此同时,纳米技术的使用,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因此,一定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纳米技术,促进食品科学工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东,周小虎.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工程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导刊,2016,(12):131.

友情链接